使用真空壓膜機貼合完后,OCA貼合脫氣泡貼合面容易留下氣泡,大部分可以通過脫泡脫除,但20%的幾率會留小單點的小氣泡,這種小氣泡有兩種類型:
1,脫泡不良
2,Delay Bubble
脫泡不良
一次脫泡后留下的小氣泡很難再次脫掉,因為氣泡縮小了而相對面積下的OCA變大了,行成圍墻效應,也就是說壓力無法有效傳遞到小面積的氣泡上,導致無法脫泡完成,可以使用單點壓力脫泡的來解決這個問題
Delay bubble 的定義是脫泡完成后立即或某一段時間之后又再次復發的氣泡,產生的原因歸納為兩種特性:
1,挺性型再發氣泡
2. 內應力型再發氣泡
挺性型再發氣泡 :
G+G貼合施壓后隨之對TP 油墨段差產生壓力,TP材質挺性不會消失,所以在油墨邊緣就會產生挺性型再發氣泡,單點壓力脫泡可以消除,但TP挺性卻永遠存在,這就有再次再發的可能性。這里我們使用”脫泡緩慢泄壓”的方式有效減少TP挺性應力與OCA應力回復的不平衡現象。
另外,通過調整脫泡機參數,通常減少脫泡壓力和降低脫泡溫度對減少
Delay Bubble 有益。
應力型再發氣泡
這種類型的Delay Bubble 是麻煩的類型,這類型的再發氣泡是由OCA及OCA與TP/LCM夾層的Particle(雜質)引起的,但不是所有的Particle 都會產生這種類型再發氣泡,也與Particle 的尺寸大小無關,無法根據單純的量測篩選作防治,主要的關鍵點在于Particle 的立體形狀,一般立體的Particle 容易產生氣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