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儀表網 儀表文件】5G具有高速率、低時延、大連接等特征,是支撐能源轉型的重要戰略資源和新型基礎設施。5G融合應用是促進經濟社會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轉型的重要引擎,5G與能源領域各行業深度融合,將有效帶動能源生產和消費模式創新,為能源革命注入強大動力。
大力推動5G全面協同發展,深入推進5G賦能千行百業,十部門印發《5G應用“揚帆”行動計劃(2021-2023年)》,提出到2023年,大型工業企業的5G應用滲透率超過35%,電力、采礦等領域5G應用實現規模化復制推廣。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加快推動5G應用的相關部署要求,拓展能源領域5G應用場景,支撐能源產業高質量發展,國家能源局制定《能源領域5G應用實施方案》。提出未來3~5年,圍繞智能電廠、智能電網、智能煤礦、智能油氣、綜合能源、智能制造與建造等方面拓展一批5G典型應用場景,建設一批5G行業專網或虛擬專網,探索形成一批可復制、易推廣的有競爭力的商業模式。
近日,國家能源局、工信部組織開展能源領域5G應用優秀案例征集遴選工作。聚焦《能源領域5G應用實施方案》提出的智能電廠、智能電網、智能煤礦、智能油氣、綜合能源、智能制造與建造6類具有一定發展前景的能源領域典型應用場景,征集并遴選一批5G與能源工程項目創新融合的優秀案例,樹立融合應用解決方案可規模復制、合作模式可參考借鑒的能源工程項目+5G發展標桿,帶動技術裝備創新和應用場景拓展。
征集內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六個方面:
(一)智能電廠+5G。開展電廠5G無線網覆蓋建設,搭建適應電廠復雜環境的全域工業物聯網和數據傳輸網絡。開展基于5G通信的工業控制與監測網絡升級改造,實現生產控制、智能巡檢、運行維護、安全應急等典型業務場景技術驗證及深度應用。
(二)智能電網+5G。開展5G賦能新型電力系統的技術、場景、產品融合創新工作,重點開展輸變配電運行監視、配網保護與控制、新能源及儲能并網、電網協同調度及穩定控制等典型業務場景現網驗證及深度應用。
(三)智能煤礦+5G。利用5G技術賦能智能化煤礦,融合管控平臺、企業云平臺和大數據處理中心等基礎設施,重點開展井下巡檢和安防、無人駕駛等系統建設和應用,探索智能采掘及生產控制、環境監測與安全防護、虛擬交互等場景試點應用。
(四)智能油氣+5G。探索5G在石油石化行業組網方案和應用,重點開展油田單井、管線、電力線、加油站等關鍵生產單元的高清視頻監控、無人機巡檢、機器人巡檢、工業AR等業務,打造扁平化油氣生產、煉化生產物聯網。
(五)綜合能源+5G。依托5G實現電、氣、冷、熱多種能源靈活接入,智能量測、需求響應、傳輸網絡以及服務平臺管理,構建“源—網—荷—儲”互動調控體系,重點開展生產控制、分布式能源管理、虛擬電廠、智能巡檢與運維等典型業務場景5G深度應用。
(六)智能制造與建造+5G。基于5G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在能源裝備制造和工程建造領域的全面應用,重點開展能源裝備智能制造、施工現場信息采集、工地作業、遠程監造、工地安全等典型業務場景的5G深度應用。
申報要求
(一)申報主體包括能源與信息通信領域相關的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企事業單位等,申報主體應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注冊、具備獨立法人資格(中央企業可為省級分公司),具有較高的綜合實力。
(二)申報案例應由5G技術用戶單位牽頭,相關單位以聯合體方式申報。同一項目不可重復申報。
(三)優先支持在技術創新、綠色低碳、節能減排、鄉村振興等方面成效顯著的項目申報。
(四)申報的案例應具備以下基本條件:
1. 依托項目需充分利用5G網絡或技術,具有明確的技術、建設和應用方案,具有實際研發、生產、管理、產業鏈協同、產品服務等過程的應用效果。
2. 依托項目應是在建或已投產項目,取得了良好的應用效果,具有可復制、易推廣的特點,且技術在能源行業尚未完全普及,有一定的推廣空間。
3. 依托項目應具備完善的網絡和信息安全保障措施,確保網絡數據安全和個人隱私保護。
激勵機制
1. 強化宣傳推廣。多平臺公開發布《能源領域5G應用典型案例集》,擴大優秀案例的示范效應。組織指導相關行業協會召開主題研討會、經驗交流會、產業峰會等形式多樣的活動,宣傳展示優秀案例,營造互學互鑒的良好氛圍,打造合作共贏的良好生態環境。
2. 支持開展試點應用。對應用成果突出的優秀案例,支持開展應用試點示范,鼓勵各地方能源主管部門從項目審批、政策、資金等資源配套方面對依托項目提供支持。
3. 加強先進技術裝備推廣應用。將符合要求的相關技術裝備優先納入能源領域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評定范圍,促進產業化推廣。支持相關技術創新成果固化為國家、行業標準規范,規范5G技術在能源領域的推廣應用。
4. 加大對項目業主單位支持力度。對優秀案例依托項目業主單位在申請承擔各類國家級示范任務時,優先予以推薦,支持其充分發揮行業引領的示范作用。
5. 強化產業平臺支撐服務。支持優秀案例依托項目業主單位加入5G應用產業方陣等相關聯盟,依托聯盟組織的創新中心、產業創新平臺等提供產業對接推廣、技術驗證、產品優化、方案孵化等服務,加速其相關技術與產品成熟。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