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儀表儀表網 儀表文件】近日,生態環境部、發展改革委、自然資源部聯合下發了《渤海綜合治理攻堅戰行動計劃》,明確了渤海綜合治理工作的總體要求、范圍與目標、重點任務和保障措施,提出了打好渤海綜合治理攻堅戰的時間表和路線圖。
渤海綜合治理的范圍為渤海全海區、環渤海的遼寧省、河北省、山東省和天津市。其中,天津市、大連市、營口市、盤錦市、錦州市、葫蘆島市、秦皇島市、唐山市、滄州市、濱州市、東營市、濰坊市、煙臺市為重點。
《渤海綜合治理攻堅戰行動計劃》(以下簡稱:《行動計劃》)的目標是:通過三年綜合治理,大幅降低陸源污染物入海量,明顯減少入海河流劣Ⅴ類水體;實現工業直排海污染源穩定達標排放;完成非法和設置不合理入海排污口的清理工作;構建和完善港口、船舶、養殖活動及垃圾污染防治體系;實施嚴格的圍填海管控,持續改善海岸帶生態功能,逐步恢復漁業資源;加強和提升環境風險監測預警和應急處置能力。到2020年,渤海近岸海域水質優良(一、二類水質)比例達到73%左右。
《行動計劃》確定了陸源污染治理行動、海域污染治理行動、生態保護修復行動、環境風險防范行動等四大攻堅行動,還對每項具體工作的牽頭單位和承擔單位進行了具體的劃分。
陸源污染治理行動主要是針對國控入海河流實施河流污染治理、直排海污染源整治、推進“散亂污”清理整治、農業農村污染防治、城市生活污染防治、水污染物排海總量控制、嚴格環境準入與退出等工作。
海域污染治理行動主要是實施海水養殖污染治理,船舶污染治理、港口污染治理、海洋垃圾污染防治、建立實施灣長制等工作。
生態保護修復行動主要是實施海岸帶生態保護、生態恢復修復、海洋生物資源養護等工作,逐步恢復渤海漁業資源。
環境風險防范行動主要是實施陸源突發環境事件風險防范、海上溢油風險防范、海洋生態災害高發海域、重點海水浴場、濱海旅游區等區域,建立海洋赤潮(綠潮)災害監測、預警、應急處置及信息發布體系等工作。
《行動計劃》中提到,下一步要從加強組織領導、強化監督考核、加大資金投入、強化科技支撐、強化規劃與機制創新、完善監測監控體系、加強信息公開和公眾參與等多個方面共同發布保障渤海環境治理工作的推進。
此外,《行動計劃》中提到,為推進渤海環境治理工作的推進,也會進一步加強監測能力建設,保障監測運行經費,強化渤海網格化監測和動態監視監測,建設海洋環境實時在線
監控系統。實施渤海海洋生態風險監測,加強對危化品及危險廢物等環境健康危害因素的監測。未來,專用監測船舶、在線監測設施以及應急處理設備等方面將成為重點需求。
(資料來源:生態環境部、發展改革委、自然資源部)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