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由福建省計量科學研究院參與制定的我國3項能源數據在線監控采集標準將于2014年4月15日正式實施。這應該算是能源數據在線監測領域的一大喜事,因為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我國能源監測存在著能源數據統計不及時、不準確的問題。但也不得不說,對于我國能源監測而言仍是喜憂參半。
儀表網訊 由福建省計量科學研究院參與制定的我國3項能源數據在線監控采集標準將于2014年4月15日正式實施。它們分別是:《能源計量數據采集系統數據傳輸協議》、《工業企業能源計量數據集中采集終端通用技術條件》、《工業能源計量儀表通用數據接口技術協議》。
這應該算是能源數據在線監測領域的一大喜事,因為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我國能源監測存在著能源數據統計不及時、不準確的問題,導致政府相關部門無法對重點用能企業進行實時的能耗監測,從而不太利于科學制訂節能減排的有關政策。
除此之外,除了專業人士外,很難了解到我國能源監測現狀的整體情況,無論是法律、標準、還是各地執行的情況。它不僅不是熱點,甚至少有人去談論,但不得不承認的是,它確實又是一個節能減排的基礎。
記得有能源專家呼吁過“要摸清能源家底”,可通過傳統的方式掌握家底,恐怕已經不適應時代的發展了,所以建立一套全國范圍的能源在線監測系統,對于確保我國能源安全、經濟發展以及節能減排都是急需的。
這三項標準出臺,無疑大大推動了這一進程,但也不得不說,對于我國能源監測而言仍是喜憂參半。
憂從中來
在“十一五”期間,我國節能減排工作目標完成情況很好,受到了社會的高度認可,雖然那時我們的能耗監測也存在上述問題,但由于能耗的基數較大,所以問題暴露得不明顯,但隨著節能減排工作的深入,精細化、系統化的需求也被漸次提上議事日程,沒有一套科學的監測體系,則不利于完成“十二五”以及未來一段時間的節能減排指標。
面對這樣的問題,不少部門開展了能源在線監測的試點推進工作,如在七個省市試點的碳交易系統,就有對重點用能單位的能源監測系統,但它主要針對碳排放,至于使用了哪些能源從而形成的碳排放,不在監測的重點之列,而建筑領域的能耗監測與工業領域的能耗監測側重點又有區別,由此不難發現,由于工作歸口不同,需求不同,導致計量標準、計量器具、計量系統存在差異。
如果建立國家層面的能源監測體系,就易出現這樣或那樣的問題,比如在工業企業內,廠房的照明用能如果計入了建筑能耗,那么就不能計入生產能耗,但其到底歸入哪兒呢?沒有標準就很難執行操作、統計。這并不是劃不好劃的問題,而是誰來劃的問題,怎么劃分都是有道理的,但對于能源統計不能有N個標準。
從節能服務產業的發展看,也確實需要這樣一個能源監測系統來推動發展。能耗基準不明晰也是產業發展初期存在的問題,雖然隨著產業發展,節能服務公司對于這一問題有了較為清晰的認知,但在面對具體項目的過程中,仍存在監測標準不統一、不科學的問題。
所以,前幾年,節能服務公司在測算能耗基準的時候,會打出一定的余量來,來確保自己的成本回收和預期收益,但是,隨著節能減排的深入,節能空間已遠不如前幾年,所以計量成為必需,做不到,就可能導致投資的失敗。如果節能服務公司與用能單位,敢于在此問題上“計較”,很可能失去客戶,因為相對于用能企業,節能服務公司還是處于弱勢地位。
喜由此發
上述三個標準的出臺施行,對于國家層面更科學的制訂有關節能減排政策起到強有力的支撐,這對于進一步推進我國節能減排工作走向深入,起到良好的促進作用。
之所以這樣講,是因為這三個標準確實很重要,解決了許多能源監測方面的關鍵性問題。
據福建省計量科學研究院總工程師方輝介紹,這三項標準分別提供了能源在線監控三方面的主要依據,其中《能源計量數據采集系統數據傳輸協議》,用于統一能源計量數據公共平臺和用能單位數據集中采集終端之間的數據通訊問題,是能源計量數據平臺建設的關鍵性標準;《工業企業能源計量數據集中采集終端通用技術條件》,用于規范企業內部能源計量器具的聯網改造,是企業內部網絡建設標準化的關鍵性標準;《工業能源計量儀表通用數據接口技術協議》,用于統一能源計量儀表與企業數據集中采集終端之間的數據通訊,使企業的數據采集系統可以直接與不同廠家生產的計量儀表聯網通訊,實現計量器具儀表聯網的“即插即用”。
經過進一步了解,這三項國家標準是在福建地方標準基礎上修改發布的。福建是全國成立城市能源計量中心的省份,以福建地方標準為依托,目前該省已實現能源數據在線采集與監測工作的標準化運行,并對330多家重點用能企業能耗數據進行實時監測,監測量占全省工業能源消費總量1/3以上。由此,我們可以判斷,這個標準應該是較為成熟適用的標準。
除此之外,方輝透露,下一步,依據國家標準,全國將有23個國家城市能源計量中心可在3個月內建立起各自規范的能源計量數據在線采集與監測平臺,也為后續全國公共平臺的聯網奠定基礎。
或許,能源監測的全國聯網還會有一段時間,但可以肯定的是,它已經為期不遠了。
未來可期
但同時也注意到,方輝透露的內容里埋下了“伏筆”,使得全國聯網的能源監測成型推出存在很大變數。再重溫一下他的話:“全國將有23個國家城市能源計量中心,可在3個月內,建立起各自規范的能源計量數據在線采集與監測平臺”。其中,“建立起各自規范的能源計量數據在線采集與監測平臺”是否就意味著,這種規范還不是全國統一的。
結合產業發展看,這個平臺的建立對于產業已經是一大利好了,至少目前我們沒有必要非得強調需要一個全國統一的平臺,因為我們的項目一般還不至于跨省操作。但是,我們也需要考慮未來的發展,也許我們可以簽到一個集團的節能改造項目,而這個集團可能是跨省的,簽署一份協議會較為便當,如果在各省分著簽可能會比較麻煩。當然,這僅是一個猜測,可以不作數的。
拋開產業不談,就全國節能減排的發展來看,全國不統一,難道要求各省實時填報,那不成了大笑話了。所以下一步,除了需要迅速在省級平臺建立起能源數據在線監測外,同時還要考慮如何在全國建立統一的數據接口,那樣各省監測的數據才有可能發揮其大的效能。
這種效能除體現在實時掌握能源數據外,還可以科學制訂相關標準,制定節能減排指標,進行跨地區的能效對標等,從而提高能效,實現可持續發展。如果真如方輝所言,23個省在3個月內,均可以建立起規范的能源計量數據在線采集與監測平臺的話,那么全國能源監測在線平臺將是一個可期的未來,或許就在今年,也或許就在不遠的“十二五”末。